不少人把火鍋列為秋冬必吃美食,但更多人把火鍋視為一年四季都不能少的愛好之一,但是火鍋從湯頭、下鍋的配料、一直到起鍋後沾的醬料,其實都潛藏著不少一觸即發的熱量地雷,不禁讓人邊吃邊產生不少罪惡感。
難到想要吃火鍋,就註定只能讓熱量爆表嗎?其實也不一定,只要掌握好一些關鍵,並稍微避開某些不健康的食材,如此一來,吃火鍋不但可以吃得充滿飽足感,也能吃得盡興又暖和。
吃火鍋會胖嗎
首先「吃某種東西會不會胖」這個問題,其實就相當的因人而異,因為每一個人的身形不同、代謝率不一,每一天消耗的熱量自然也大不相同了,有時候我們常常看到有些「吃不胖」的人,在吃火鍋時總是可以豪爽的隨意吃,的確讓人十分羨慕又忌妒。
不過已經過了「吃不胖」的年紀,或是本來就沒有那種天選的吃不胖體質,當然也不必氣餒,因為只要注意吃火鍋的順序,或是先瞭解每種火鍋料的熱量,再調配好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的醬料,相信想要吃火鍋又不想吃胖,其實也不是達不到的天方夜談了。
火鍋料熱量
至於想要吃火鍋吃得沒有負擔,首先要搞清楚,不是所有的火鍋料都是熱量炸彈,但是想好好的要避開火鍋料中的熱量地雷,也不必每項火鍋料 都逐一去背它的熱量,我們可以用幾個簡單的方式來分類,並遵照著這個原則來吃,就可以盡可能不讓一餐的熱量爆錶了。
肉類
不少愛吃火鍋的人,是個十足的肉類愛好者,但是在肉類的選擇上,我們可以避開「明顯看得見肥肉和皮的肉類」例如五花肉,或是帶皮的雞肉,盡量優先選擇瘦肉分部較多的肉,或是先去皮再把雞肉下鍋,也是個好方法。
澱粉類
至於喜歡在吃火鍋時吃麵食、飯類的人,也盡量以半碗為限,尤其麵食要下鍋煮的時機,最好在剛開鍋不久,湯底尚味被油份佈滿的時候為佳。
根莖類主食
很多人會以為吃芋頭、玉米或是南瓜等於是吃蔬菜,應該很健康才對。其實不然,屬於根莖類的它們,隨便吃個4、5塊,就等於是吃下半碗的熱量。
油炸類
在火鍋食材裡,油炸類可以說是對體重相當具有影響力的一種,像是泡麵、意麵、炸豆腐、油條等,不僅本身的油份已經相當多了,還會在火鍋裡吸滿油份和湯汁,所以都是最好不吃、或是點到為止的吃個少許就可以了。
加工食品類
由於加工食品在製作的過程中,常常加入一些有的沒的添加物,讓我們吃起來容易攝取過多的鈉和熱量,所以像是丸子、餃子、魚板、魚豆腐串、蝦球等,也是列為最好別吃的項目之一。
火鍋湯頭熱量
看到這裡,有些人會問「那湯頭的選擇呢?」的確,我們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「想要火鍋吃不胖,火鍋的湯就不要喝」但是其實,對湯頭的選擇,也是一個決定整鍋熱量的關鍵之一,這裡也替大家把所有常見的湯頭初步做個分類:
熱量高低 | 濃度/口味 | 常見湯底 | |
1 | 低熱量鍋底 | 清湯鍋底 | 日式風味鍋、蔬菜鍋、昆布鍋 |
2 | 中熱量鍋底 | 中濃湯鍋底 | 韓式泡菜鍋、酸菜白肉鍋、海鮮鍋 |
3 | 高熱量鍋底 | 重口味濃湯鍋底 | 沙茶鍋、牛奶鍋、咖哩鍋、麻辣鍋 |
以上的分類,其實也是就鈉含量、濃稠度和口味做區分,如果你在火鍋店,看見了我們舉的例子以外的湯底,可以先就它看起來的顏色來區分,掌握「越深色湯底,熱量就越高」的原則,就可以做辨別了。
吃火鍋不胖關鍵
當然,想要火鍋吃得飽,又不會因此讓熱量帶來強列的罪惡感,那就得好好守住什麼該吃,而什麼又不該吃的界線,在記住這些小技巧之後,就可以吃得安心又沒負擔了:
避開沙茶醬等高熱量沾醬
有人說吃火鍋的美味精隨,就是在於它的醬料,尤其是任何鍋底都百搭的沙茶醬,可以說是沒有人能抗拒得了,不過要知道的是,不管是沙茶醬、香油、還是花生醬,不但鈉含量很高,還是最容易攝取過多熱量的地方,所以最好還是運用清醬油、蔥、薑、蒜、辣椒和醋來調味,才不會一個不小心越吃越胖。
飲食順序要正確
我們最常犯的錯誤,就是在最餓的狀態下,把所有食材一股腦下鍋,再盲目的開吃,但是這樣很容易讓鍋裡的油,反覆被菜吸附之後又吃下肚,所以最好還是依照「蔬菜→肉→澱粉」的順序來吃,也比較不會因此吃下過多的澱粉和油脂。
無糖茶比含糖飲料更好
火鍋的湯底本身有鹹味,再加上沾了醬料後,想喝點什麼解喝也是無可厚非,但是這時候在飲料的選擇上,也盡量選擇不含糖的茶類,因為無論是果汁、可樂還是啤酒,不僅讓人會越喝越渴,還會讓每一口都造成身體不少的負擔。
總結
看到這裡,或許愛吃火鍋的你,對於讓人又愛又恨的鍋物食材有了充份的瞭解之後,對於吃下的每一口的熱量掌握,就會更加的心裡有數,也就不怕吃著吃著,腰帶就只能越來越寬了。
除此之外,還要記得盡可能的選擇「食材的原型」,別讓看不見添加物的加工食品,破壞了一天之內的所需熱量,相信在享受吃美食和兼顧身材管理之間,就能找到最絕佳的平衡點了。
其他相關文章